韓國BPK自1988年成立以來,始終專注于切削工具研發,其生產的
鏟鉆憑借高性價比、多材質適應性及創新涂層技術,成為全球制造業孔加工領域的核心工具。該產品以直徑9.5mm至114mm的標準化設計覆蓋中小型孔加工需求,并通過可轉位刀片結構實現快速換刀,顯著降低停機時間,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、汽車制造、能源裝備等高精度加工場景。

一、多材質兼容性:從鋁合金到高硬度鋼的全覆蓋
BPK鏟鉆刀片提供含鈷粉末高速鋼與硬質合金兩種基材,可適配不同加工場景。例如,在汽車發動機缸體加工中,硬質合金刀片可穩定切削鑄鐵材質,而高速鋼刀片則憑借優異韌性,在鋁合金航空結構件加工中實現無毛刺、低振動的效果。其刀片采用插入式設計,用戶可根據加工需求快速更換不同材質刀片,無需整體更換鉆頭,單次換刀時間縮短至30秒內。
二、創新涂層技術:壽命與效率的雙重突破
BPK開發了四類高性能涂層:
1.TIN金黃色涂層:通過降低鋁材加工時的粘刀現象,使刀具壽命提升2倍,適用于新能源汽車電池托盤批量生產;
2.TICN藍灰色涂層:在400℃高溫下保持HV3500硬度,滿足風電齒輪箱高硬度鋼加工需求,單件產品刀具成本降低40%;
3.TIALN紫黑色涂層:抗氧化溫度達800℃,在航空鈦合金加工中實現連續10小時無磨損;
4.ALPHA銅色涂層:通過優化分子結構,使刀具壽命較TiALN涂層延長20%,在軌道交通關鍵部件加工中減少換刀頻次。
三、排屑優化設計:低功率設備的效率革命
BPK鏟鉆采用螺旋式排屑槽結構,配合1.5D至30D的深孔加工能力,即使在功率僅15kW的普通鉆床上,也能實現Φ114mm大直徑孔的一次成型。
四、模塊化系統:從標準到定制的靈活適配
BPK提供螺旋槽、直槽、錐柄三種標準刀桿,并支持非標定制服務。針對醫療器械精密加工需求,可定制微米級同軸度控制的專用刀桿;對于能源裝備大型結構件,則提供加長型刀桿以減少裝夾次數。其刀片與AMEC、YG-1等品牌實現互換,用戶無需重構工藝體系即可無縫升級設備。
從韓國本土到全球40余個國家和地區,BPK鏟鉆以“高精度、高效率、高兼容性”的技術特性,重新定義了孔加工工具的性能邊界。在智能制造轉型浪潮中,該產品通過持續的技術迭代,為高級裝備制造提供了穩定可靠的加工解決方案。